对肠道了解不多的人可能还不知道粪便里有什么菌群。粪便中的菌群种类繁多,大致可分为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群:
有益菌
双歧杆菌: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有益菌之一,在婴儿肠道内数量较多,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变化。它能帮助人体消化食物,合成维生素 B 族等营养物质,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,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,增强肠道屏障功能,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的侵害。
嗜酸乳杆菌:可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,降低肠道 pH 值,抑制有害菌繁殖,同时还能参与食物的消化分解,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,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,帮助人体抵御疾病。
粪肠球菌:能产生细菌素等物质,对部分有害菌有抑制作用,还可以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,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消化。在特定情况下,还能参与肠道内的一些代谢反应,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有害菌
大肠杆菌:大多数大肠杆菌是无害的,但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肠道感染,导致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它们能产生毒素,破坏肠道黏膜细胞,影响肠道正常功能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: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,可产生多种毒素。如果在肠道内大量繁殖,会引起肠道炎症,导致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食物中毒症状,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。
艰难梭菌:通常在肠道内数量较少,但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时,艰难梭菌可能大量繁殖,产生毒素,引起严重的腹泻、结肠炎等疾病,严重影响肠道健康。
中性菌
拟杆菌:是肠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之一,具有多种代谢功能,能帮助人体分解一些难以消化的物质。在正常情况下,拟杆菌与人体和平共处,不引起疾病,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,如肠道黏膜受损时,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。
肠球菌:是肠道中的常驻菌,具有一定的耐酸、耐胆盐能力。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,对人体无害,还能参与一些营养物质的代谢。但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,可能会成为条件致病菌,引发感染。
粪便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会受到饮食、生活习惯、年龄、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,有助于维持粪便菌群的平衡,保障肠道健康。
如果觉得你的肠道菌群紊乱,可以考虑做一个菌群16S检测,看看你的有害菌是否超标,健康状况如何。
评论列表